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资讯 | 邦得凌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长阳科技扩产光学基膜及电池隔膜规模;瑞华泰:有望成为国内首个量产CPI 产品的企业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次数:0
一、光刻胶国产化进行时:邦得凌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11月5日,光阻式银纳米线生产商深圳市邦得凌触控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邦得凌)宣布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星河资本领投,深圳中科华盛、青岛世纪联凯、青岛君领昇鑫跟投,将主要用在光阻银纳米线及其导电膜中试生产线的建设,以及邦得凌光刻胶产品的量产。

邦得凌创立于2018年11月,主要从事光阻式银纳米线有机透明导电浆料、光阻式有机透明导电膜,以及银纳米线光刻触控sensor的研发、生产及应用。

邦得凌专注于研究触控显示及半导体行业的相关高分子的合成、负型光阻剂配方研究以及纳米材料与光阻剂复合技术,其技术团队具有顶层材料的设计开发能力,又熟悉底层器件的加工制造技术。邦得凌团队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申请了多项负型光刻胶相关专利,形成了新型触控行业的专利垄断池。

邦得凌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任广辅,曾在北京维信诺科技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研发中心担任研发工程师,参与彩色光阻剂863课题研究。后进入日资背景的深圳企业,和日本专家一道主持RGB彩色光阻剂的国产化项目量产工作,期间先后为日本夏普的彩色滤光片供应彩色光阻剂产品,并配合京东方完成彩色光阻剂国产化项目十二五专项课题。

邦得凌研发的光阻式有机银纳米线Sensor功能片已通过莱宝高科等下游客户的相关通电状态下的可靠性测试,包括超过1000小时未封装裸测、双85高温高湿测试、强UV 测试(1500小时)等。邦得凌的光阻式银纳米线经过了6年的打磨和上下游触控企业的验证,获得了产业上下游的认可,该项目具有三低特性:低能耗、低成本、低资产,以及三高特性:高性能、高效率、高收益。目前,邦得凌计划建设中试产线对该产品进行试产。

值得一提的是,由邦得凌团队研发的这款由多种基础材料合成的光阻式有机银纳米线属于世界首创,性能可达到工控级触控要求。

此外,邦得凌的其他光刻胶产品也已落地,初步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邦得凌有能力生产多种光刻胶产品,包括有机银纳米线光阻剂、OC光刻胶、负性光刻胶、陶瓷材料白色光阻剂、黑色光刻胶和彩色光刻胶等。

银纳米线是极具潜力的透明电容材料更新迭代者,不少银纳米线企业都在摩拳擦掌中,但从技术层面看,只有解决了材料在器件集成层面上的可靠性,才有可能成为柔性触控风口中的受益者。而光刻胶的性能就决定了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进而决定了芯片的运行速度、功耗等关键参数,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最关键的材料。

邦得凌研制的负型光刻胶是一种丙烯酸共聚物树脂型、近紫外线曝光的光刻胶,分别适用于制造超厚(50-200um)和中厚(10-50um)MEMS微结构,以及普通膜厚(0.3-10um)的各种挖洞、字符等型貌的光刻线条,适合i、G线、X-Ray,D-beam曝光。负型光刻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抗刻蚀性、高分辨率、高深宽等特点,对近紫外350-400nm波段曝光最为敏感,即使在非常厚的膜厚(100um)下,曝光也能均匀一致,可得到具有Profile垂直侧壁和的厚膜图形。

根据 SEMI 对于半导体光刻胶市场的统计,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3亿美元,2020年达到了2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从 2015 年的 1.3 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3.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约40%。在晶圆厂扩产潮以及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如火如荼的趋势下,中国光刻胶厂商也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文章来源:创业邦

二、长阳科技:布局光学基膜产能 扩展电池隔膜规模

11月1日,长阳科技发布公告称有知名机构幻方量化,易鑫安资管参与的,共54家机构于10月28日调研我司。在本次调研过程中,长阳科技透露公司各个项目目前进度。

公司积极配合三星等下游客户推进MiniLED产品计划,上半年,出货量大幅提升,收入增加较多,但上半年公司自裁比例略低,导致该部分毛利率略低,6月份后,公司在技术和产能进行了充足的储备,以配合终端客户推进MiniLED产品计划。三季度,公司MiniLED反射膜随着自裁比例提升及终端客户需求增加,在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毛利率也有较大幅度提升,这给公司业绩带来了较为积极影响。

中小尺寸用反射膜市场是公司反射膜“做大、做强、做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业务战役”在产品开发及业务市场上重点推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续,公司将持续发力,增强公司在反射膜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目前,在光学基膜产品品质及客户拓展较为顺利的情况下,公司积极稳妥谋划布局产能,为公司未来发展和稳定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产能保障。本次公司拟扩产的光学基膜产品产能达产后约为8万吨/年,主要应用方向为偏光片离型膜和保护膜、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离型膜、新型显示用预涂膜等光学级聚酯基膜。公司拟有计划、分步骤投入该项目。项目达产后,公司光学基膜产能将大幅增加,届时随着产品应用领域中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公司光学基膜毛利率也将提升。

公司已引进了从事电池隔膜技术研发、产业化经验10年以上若干管理和技术人才,其具有的工作经验、技术积累和执行能力是本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次公司拟扩产的隔膜产能达产后约为5.6亿平米/年,主要应用方向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公司结合市场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商业计划,拟有计划、分步骤投入该项目,保障项目达到预期效果。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三、瑞华泰: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8%,有望成为国内首个量产CPI 产品的企业

瑞华泰于2021年10月28日披露三季报,公司2021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 亿元,同比下滑14.6%,实现归母净利润0.4 亿元,同比下滑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 亿元,同比增长17.4%;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0.8 亿元,同比下滑50.6%,实现归母净利润0.1 亿元,同比下滑5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 亿元,同比下滑34.9%。

公司柔性显示用CPI 薄膜产线稳步推进中。公司自主掌握CPI薄膜制备的核心技术该技术难度高,目前仅韩国KOLON、日本住友化学等极少数日韩企业具有供应能力,进入壁垒高;公司18 年已经实现试生产,产品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可折叠次数超过20 万次,关键性能已通过国内终端品牌商评测,目前公司在继续推进产品研发,进一步完善产品性能。

CPI 相较于其他PI 产品对产线要求更高,目前公司CPI产线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年底前完成安装,开始调试,公司有望成为国内首个量产CPI 产品的企业;在理想的折叠屏结构中可能需要用到8层以上PI,各层PI产品形态和功能存在差异,公司在各产品领域均有布局,市场潜力巨大。文章来源:公告